現在的娛樂圈充斥著各種類型的小鮮肉和小花,他們大多數都擁有著青春靚麗的外形,可是他們的缺點也很顯而易見。就是他們大多數人並沒有著與自己顏值相匹配的演技和實力,這就引發了不少人的吐槽。甚至因此,造成不少人都開始懷念之前那個的大青衣女主了。畢竟,之前的女演員們大多數都是要顏值有顏值,要演技有演技,而張靜初就是這些大青衣女主中的一個。
曾經的張靜初在剛剛出道的時候,真的讓不少人驚為天人,她精湛的演技,溫婉的外形,最重要的是,她很拼命。就在電影《門徒》中,她為了飾演好角色,張靜初甚至將自己餓到極度瘦弱。
而曾經的一部《花腰新娘》,也讓觀眾們看到了張靜初的不同種可能。作為一個演員,張靜初是真的做到了千人千面,在她的身上,觀眾們看到了演員的神奇之處。張靜初並沒有傾國傾城的樣貌,可也正是只有這樣的平平無奇的臉,才能在螢幕上成為一部劇一張臉的劇拋臉。
後續主演的多部電影票房慘敗,轉戰網路出演網劇,低劣的畫質引起公憤。有媒體追問她:出場就是大螢屏,如今為何淪落到拍網路電影?她卻不慌不急:人生怎麼可能總在高峰。
41歲,單身,事業一落千丈。無論哪一個元素看起來都充滿悲情,就像是她一直扮演的角色一樣。無論哪一個元素似乎都充滿了悲傷,就像她一直扮演的角色。外界期待看到她落魄,但她寧願遠離名利場,閉門過自己的生活。在北京郊區,她買了一套獨棟別墅,自己裝修,自己住。偷偷把自己藏在一個天堂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念聖賢」,生活也很過癮。她花了五年時間裝飾她的家,讓每個角落都充滿溫暖。
我們來看看張靜初的家。
環顧四周,張靜初的家自然樸素,和她自己一樣大方,沒有一絲高貴奢華的裝飾,一切平凡卻不失時尚。進門是餐廳,大量綠色植物映入眼簾。餐桌和餐具簡單開放,非常通透。餐桌後面有一櫥櫃高腳杯。
接下來是客廳,酒紅色的沙發很顯眼。
張靜初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書。二樓有書房,嵌入式書櫃,佈局精緻。書籍密集包裝,看著就有一股彌漫的書香。書桌旁邊有一個大落地窗,可以遠眺遠方,緩解疲勞時的眼睛疲勞。書房對面是私人影院和舒適的紅色沙發,承載著她許多不眠之夜。螢幕隱藏在落地窗上方。如果需要,慢慢拉下來,然後拉上周圍的窗簾,就可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密室了。幾乎所有的窗戶都是落地窗,法式黑格窗優雅迷人。空間切片分割成小塊,增添了浪漫氣息。客廳裡的櫃子、地毯、掛畫都不是幾十萬的名品。她想不出她從跳蚤市場回來的是哪位著名藝術家的傑作還是普通人的作品。「英雄不問出處」,藝術品也不問出處。「如果你不喜歡昂貴的藝術品,你就不需要它。如果你喜歡廉價的藝術,你必須盡你所能。」
她最喜歡的物品是地毯,幾乎所有的家都是開放空間,用不同的地毯來區分。每次去跳蚤市場,她都要背十幾條各種圖案和款式的地毯。不需要花很多錢,但是可以讓她感覺很好。「地毯是由工匠們辛勤勞動織成的,每一塊都美得讓人無法忍受。」在入口處,有一對與眾不同的椅子。每次有客人來,總會引起注意。這雙椅子看起來很復古,因為是張靜初從一個有百年歷史的美國電影院淘來的。一把舊的倫敦雨傘靠在椅子上,一個紳士的形象出現在腦海中。接待區的波點沙發來自法國跳蚤市場。
波點的跳躍感和周圍的寧靜相結合,一點也不突兀,還生出一種幽默活潑的感覺。椅子後面,放著一張舊的上海月卡。中西藝術碰撞,結合恰到好處。整個房間沒有茶几和床頭櫃,都換成了舊行李箱。上面有幾本書,營造了一種知識份子的浪漫氛圍。木墩自然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這個點唱機是1963年生產的,正好是我媽的生日。張靜初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就是為了紀念這個奇妙的巧合。她買的時候壞了。她特意找人修了一下,又把開關打開了。點唱機的燈光照在整個房間,有種時空交錯的錯覺。計簡單,廚具一般都是收納的,簡潔。點綴其中的花朵五彩繽紛。用的時候把廚具拿出來就行了。張靜初曾經為住在這裡的粉絲做過月餅。
整個房間裡,最讓人羡慕的是獨立衣帽間,在衣帽間外面,相當於梳粧檯。天花板也有中央空調調節溫度。
衣帽間和梳粧檯上的櫥櫃、桌椅都是從舊貨市場淘來的。衛生間也很簡單,素色的繡球花,暖黃色的燈光,復古的鏡子,一幅畫。綠色植物是房間裡最多的。胡蝶蘭、水仙花、百合、繡球花、芍藥、仙鶴草都是她喜歡的花。牆上掛著她親手製作的植物標本這些植物的根很大,深深紮根於土壤中,經過精心護理,可以存活很長時間。當放在樓梯上時,花可以隨風傳播很遠。一把舊茶壺,顏色像深海。
復古的燈具,巨大的綠色植物,用每一個手勢展現自己的風格。在這些物品中,張靜初最喜歡的是二樓的紅色沙發。「外表淡定內斂,內心激情似火。」就像張靜初本人一樣。外表冷漠疏離,內心溫暖倔強,不甘平庸,寧願用生命去反抗。就像這個紅色的沙發,靜靜的放在這裡,卻像一束光,照亮了周圍的一切。
她承認她不再受歡迎了。但她更快樂,她的狀態從緊張變為放鬆,不再叛逆和焦慮:
「生活不必太辛苦,現在就是未來。」一片草地夾在地裡,會讓她開心很久。她曾經與生活的平庸苦苦抗爭,甚至欺騙父母說自己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拼命去北京成為一個北方漂泊者,歷盡艱辛才考上導演系,可見她精神奕奕。現在她願意做一個沒用的人。現在她只想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生活不一定要快節奏。你仍然可以不花任何時間過上美好的生活。正如她所崇拜的江洋先生所說:「我們如此渴望命運的波濤,以至於最終發現,人生最美麗的風景其實是內心的平靜和從容。」
她,曾經輝煌,現在黯淡。41歲,單身,事業起伏,但她並不落魄。再大的世界,一個內心不安的人可以被自己束縛,但一個內心穩定的人,哪怕她只有很小的空間,也能活出高層次的質感。